职场进取分享:当你困难重重的时候,你也许在成长

鱼与熊掌不可兼得,“舒适” 与 “成长” 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互斥的关系。在我讲几个例子之前,先看看这个著名的犹太教牧师是怎样说的,视频只有1分钟半(可以把中文字幕打开.如果视频框不显示,请移步至 https://youtu.be/_E0rlOxnxRo )。



龙虾只有在不舒服、有压力的时候才会成长,我们在职场何尝不是?职场中只有两种人:

  • 第一种人:这是一个 job,我是冲着一个月两次的 pay check 来的,我的终极目标就是 job security。
  • 第二种人:这是我的 career,我是冲着发展来的,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高管、或者是学到足够本事之后自己出来单干。
我必须声明,做哪一种人都是可以的,没有好坏贵贱之分。我的一个手下就明确说,她是第一种人。为什么呢?她老公是一个公司的高管,收入很高,他们有三个年幼的孩子,所以她的第一重心就是家庭和孩子,每天把工作在5点做完,然后路上接孩子,然后回家做饭。

她在工作上,细心、负责、对人友好,做任务从来不马虎,数量质量都是 100% 完成。但是从来不会做 110%,也就是英文俗称的 go above and beyond。她当然很多年都没有晋升,自己也不要求晋升。我虽然自己是第二种人,但是对她这个态度是允许且尊重的。

我最不主张的是什么呢?就是有人虽然向往升职加薪,甚至想进入管理层,却不自觉地希望最大可能地享受第一种人的舒适,找工作以 “钱多事少离家近” 为标准。希望工作必须要能胜任,工作量要小,别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,别跟太多人打交道,等等。工作稍有困难,就不愿意干了,想内部调动去做更顺手的工作。你这个行为就好像牧师讲的,龙虾一不舒服就找医生开止痛药,结果永远都不会成长。

以我自己举例吧,有着 “别人能行、我为什么不行” 和 “印度人能行、华人为什么不行” 这种坚定地不服输的信念,我每次接手一份新工作,恰恰是磨合期结束,开始觉得 “舒服” 的时候,就鞭策自己开始找下家了。而每次找新工作,我的唯一标准就是:这个新职位能不能让我不舒服,从而能学到东西呢?

  • 第一步:开始管人。我坚定地想进入管理层,于是放弃干得顺手的技术工作,通过内部的平级调动,进入一个团队,管6个人。想法很清楚,要做管理,必须会管人。“不舒服” 真的是自找的,这6个人,有一半很不好管。我跌跌撞撞,在大领导和 HR 的帮助下,逐渐清理害群之马,树立了威信。
  • 第二步:完成考证。我的 CFA 以前考了两级,就差最后一级就完事了,但是接近10年没有顾上考。于是在39岁高龄的那年,1月到5月,整整150天,没有玩过。每天下班、匆匆吃过晚饭,就开始学习。有时候下班路上堵车,我会拐进路边咖啡馆,买一杯咖啡,做一套题,等到路上车都散去,才继续回家。星期六一定学习一整天,星期天休息半天。这半年的牺牲是巨大的,跟家里人说话都少了,幸好他们全力支持我。6月初进考场,8月拿到 “pass” 的结果。
  • 第三步:升职加薪。公司内部迟迟没有总监的位置,有也不是那么容易给我的了。我开始在外面找工作,整个过程有另外一篇文章说了,就不多重复了。总之,又是一个半年的周期,心情压抑,但是坚定地前行。这个工作终于拿到了。
  • 第四步:甘当白鼠。这个新工作,是一家跨国公司的新部门,一切从零开始,属于试验性质。对我个人来说,成则加官进爵、败则粉身碎骨,是没有退路的(但是,记得,这是我主动要的)。而且工作性质包含销售、公关,甚至接受记者采访。要在三个月之内理顺公司的数据结构,并开始生产报告,并卖给客户,还要在当年之内由我组织一个大型会议!我,都,做,到,了。因为坚信咱们不是傻子,没有人生下来就能做销售、给记者(用非母语)吹牛。只要努力,就能成功。另外多说一句,这个工作的 commute 是我有生以来最糟糕的,公司离家30英里,每天早上堵车还不厉害,下午是风雨无阻地堵车,遇到城里有球赛,就更加寸步难行。我让我们那口子给我连晚饭都准备一份,每天下班以后去健身房锻炼,然后做一点工作。如果路况好了,就回家;如果路况还不好,就自己吃盒饭,然后工作到深夜再回家。
  • 第五步:加入初创。终于,一个客户拉我去他的初创做 VP,离我的 C-suite 梦又近了一步。工资要少些,工作量更大,而且会经常出差。最困难的,还是初创公司什么都没有,大家都是身兼数职,我要把相应系统做好,业余还要置办家具(LOL)。这些困难都不是问题。这个时候,初创公司的 “用人失察” 和 “乌烟瘴气” 的政治气氛开始显现了。我也不多说了,这个文章有讲。总之,我在这里过了人间炼狱一样的几年,身心疲惫,但是这段经历让我轻松地、在初创企业垮台前一个月,跳槽到一个历史悠久、成熟稳定的大企业做C-level。
  • 第六步:做到C位。也就是我目前的工作。这个单位虽然历史悠久,很多东西其实没有,有的东西,也是1980年代那一套,亟需革新,这就成了我的任务。另外的难度包括跟董事会打交道、跟其它C-level斗智斗勇,还在2020年成了单位的疫情总指挥。但是我仍然积极乐观地面对,目前打算在这里多干一阵,但是还没有想停下脚步。以后何去何从?我的梦想有好几个,但是今天不想说。变成现实的时候,再来汇报。今天的本意也不是吹牛来的。
我一路走来,自己屡次主动去寻找 “不舒服”。现在回忆,越是不舒服、有困难,成长得越快。我读到一个同学说:

“自己感觉提拔以后,工作性质发生变化。白天工作时间都是在开会,参会的主要是公司高层和其它公司高层。要发言提问题和出主意,都是弱项。

本人英文好表达没问题,性格温和和各族裔的人都能处得好。偏内向,不太爱提问题和发言。 虽然还比较年轻,但工作时间长,感到累,没有精力和热情把所有的项目背景啊,细节啊去吃透。项目是都是不同行业的,跨度大。

目前公司另一部门同级别的位置在招人,说是同级别,因为这部门有点辅助性质,一般从主力部门是提一级才有人去,或者是后台部门的同级别去(等于提拔,工资不一样)。现在考虑这个位置完全胜任,不和公司以外打交道,工作量也小。”

我读到 “考虑这个位置完全胜任”,急出一身汗!同学,你去一个完全胜任的工作,就不会有成长了。除非你想做上面讲的职场 “第一种人”。我每次是故意去找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,才有今天。你现在虽然有困难,但是能接触高层,能跟外部高层打交道,你知道潜在的好处是什么吗?高层、或者外部高层,分分钟一个电话,就能给你安排一个更高层次的工作。就算没有,你学到新东西了,以后的就业面更宽了。

所以,当你困难重重的时候,你也许在成长。
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