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股票容易卖飞的问题,不必过分自责,机构的 “长持定力” 有两大原因

声明:(1)本文不构成专业意见,投资建议请咨询专业持牌人士。本人不对任何人投资盈亏负责。(2)ARK 盘后发的邮件不代表他们全部的当天交易,本人做过合理的尽职调查,但是不能保证信息 100% 真实与准确性。(3)本人持有本文提到的股票 (TSLA) 或者相关基金(ARK 基金),请在跟进的时候自行判断。


星期五的四巫日,尤其是 “四巫小时”(最后一小时)的 “假瀑布”,又把很多人手中的筹码骗走了。那么为什么散户总是没有机构那样的魄力和定力呢?主要有两个原因:机构 “不必” 和 “不能” 草率锁利。

1. 机构不必草率锁利:主要是由于其薪酬和激励机制。我们散户跟机构的最大的区别就是:机构是拿别人的钱在玩,赢了当然奖金大大的,输了照样有收入。而散户是拿自己的明天在赌,输了就要破产、饿肚子、睡大街。

根据以前的老模式,封闭型基金经理和针对散户的 financial advisor 的收入为:管理资产的1% + 净利润的20%。如果他们像女股神一样管 $30 Billion(300亿美元),那么无论输赢,保底收入是 3 亿美元一年(当然是整个公司和团队要养活)。开放型基金和各类 ETF 都明码标价管理费,比如下图看到 ARK 的费用是 0.49% 到 0.76%。保守估计(按照0.49%),他们公司的年 revenue 也要有 1.5 亿美元一年。在女股神实现了完全财富自由,个人生活和退休生活没有任何担忧的时候,她做买入、卖出的决定就会理智很多。

我们老百姓,包括我们尊重的 7 位数投入 TSLA 的长持的高手,投资决策会影响到自己后半生的生活质量。天天做 DT 的日进千元的短炒高手,这就是他们的全职收入,做不好也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,不注意风险控制的甚至有可能影响基本温饱。人一旦拿自己的明天、拿自己的身家去赌,心态就会不一样。不知不觉中掺杂了感性因素在里面,有些许的恐惧和贪婪。这时候会做出 sub-optimal 的决策,但是卖出盈利的股票毕竟保证了自己的利润落袋,不必太过自责。

2. 机构不能草率锁利:大多数基金有 investment policy 规定各版块、个股、现金的允许百分比,偏离了就要修正。开放型基金(包括 ETF)还要受到投资人入资、撤资的影响,几乎每天都有进行小小的 re-balance。比如受到很多人爱戴的女股神,她的 ARK 受投资人追捧,每天都有几亿的资金买入。你看下图,12月还没完,已经有5天入资超过4亿。那么这些钱进来,股神不可能把现金放在那里,所以有时候你看到她在高位买少量红得发紫的股票,就是因为必须把入资消化掉。同样道理,咱们觉得四巫日有风险、或者四巫日之后的12月、1月会回调,可以大规模减持、甚至清仓,但是机构不行啊。这就是为什么在 “假瀑布” 中女股神可以冲进去买。这不光是一个胆识和魄力的问题,她必须要把进来 ARK 的现金投出去,而 “假瀑布” 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买入点。

基于这两点,我们把股票卖飞,不必过分自责。吸取教训、作作笔记,争取下次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第二次,就好了。很多人的目标是跑赢大盘,但是你看到以上两点,希望你明白,散户在机构面前有一些先天的劣势。最好要严肃思考自己在股市的真正定位、真正目标。推荐读我几个月以前写的《在股市里你想跑赢谁?

另外,我发现有一个观点,我不认同。这个观点根据过去20年苹果、亚马逊的走势,过去几年特斯拉的走势,而认定一个 “潜力股” 必须拿很多年、甚至一辈子。那么我问你,20年前,诺基亚作为手机的龙头老大是不是潜力股?黑莓作为智能手机的开创者是不是潜力股?你还记得摩托罗拉这个当年的大红名牌吗?他们在北京的东三环盖了天大的办公楼,有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,我的朋友在那里做 developer,薪酬待遇优厚。今天的特斯拉有多牛,他们当年就有多牛。后来呢?归于尘土了。如果长持这三只股票,到今天是什么结果?“归于尘土”,这是多么痛的领悟!更不消说北电、ENRON 这种有违规和作弊行为的r了。请注意当你用苹果、亚马逊举例子的时候,你就犯了统计学上讲的一个 survivorship bias 这个思维偏差。我这里的文章有讲

加料:

前几天女神日记在这:2月12日(含有 PFE 分析)、2月4日2月3日2月2日1月4日(兼谈政治避险的调仓——视频版)

其他干货:


Comments